首页 >> 网络课堂 >> 正文

最新动态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来源: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4/27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是一个重要方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确把握他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对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关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将其概括归纳为十个方面的基本思路。

1.重要意义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为此他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群体思想多样和价值多元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2.重要地位论。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发展物质文明这一“硬实力”,同时也包括发展精神文明这一“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软实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素质、国民精神等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核”,离开这个“基本内核”,文化软实力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3.基本内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来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它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4.思想渊源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扶贫济困”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我们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培育目标论。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里,他指明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目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也是行动向导。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就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在当今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构建全体国民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来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6.培育原则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自觉遵循和把握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习近平所指出的,必须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这需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形成一种使各行各业工作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形成真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7.培育重点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但是从培育重点和难点的角度来说,必须抓住两个重点群体:一是党员干部群体。干部是群众的领头羊,干部带了头群众才能有劲头。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去感召群众、引领风尚;二是广大青少年群体。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为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8.培育载体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是运用先进典型宣传。常言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年,重大典型、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宣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连续十多年开展的“感动中国人物年度评选”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大反响,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二是运用电影、电视、戏曲等文艺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好文化、文艺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价值观教育主题文化活动;三是通过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同时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有效载体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四是发挥好公益广告宣传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载体,具有很好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五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根据“微时代”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努力在“微”字上下功夫,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和宣传力度。

9.培育方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结合新的社会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是宣传引导方法,即通过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访谈节目、专题节目等多种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之中,以此引领社会舆论取向;二是活动引领方法,即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三是以文化人方法,即习近平说的“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0.培育环境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构建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确保我们出台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中,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使整个社会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风尚,形成扶正祛邪、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